400-6148-006

厂家直销弥勒佛,貔貅,观音花瓶,风水球,佛教工艺品

价格 8800.00元/件
供应总量
10 件
最小起订
1 件
厂家区域
河南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天内发货
好货推荐

厂家直销弥勒佛,貔貅,

¥8800.00/件

店铺信息

所在地区:河南

会员级别:企业会员1

身份认证:

已  缴 纳:0.00 元保证金

我的勋章: [诚信档案]

在线客服:

企业名片

【温馨提示】来电请说明在佛佩网看到我们的,谢谢
产品详情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弥勒佛是中国民间普遍信奉、广为流行的一尊佛。“弥勒”是梵文Maitreya的音译简称,意思是“慈氏”。据说此佛常怀慈悲之心。窥基在《阿弥陀经疏》中解释说:“或言弥勒,此言慈氏。由彼多修慈心,多入慈定,故言慈氏,修慈最胜,名无能胜。”他的名字叫阿逸多,即“无能胜”。据佛经记载,弥勒出生于古印度波罗奈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与释迦是同时代人。后来随释迦出家,成为佛弟子,他在释迦入灭之前先行去世。据说释迦曾预言,他离开此世间后,将上生兜率天宫,在那儿与诸天演说佛法,直到释迦佛灭度后五十六亿六千万年时,才从兜率天宫下生,来到人间。据《弥勒下生成佛经》所说,到那时,娑婆世界(即我们所生活的有情世间)阎浮提有翅头末城,其王名儴佉的,弥勒届时将托生于此城中一个名叫修梵摩的大臣家中,降生、出家、成道、说法,其经历一如释迦牟尼佛。弥勒继释迦成佛后,将在华林园龙华树下三次说法,广度众生。

在我国弥勒信仰的流行也很早。西秦时就已出现了绘制的弥勒像,如甘肃炳灵寺石窟中即有。五代、宋以前的弥勒像,主要有菩萨形和如来形两大类,分别根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创作。菩萨形的弥勒像主要表现了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宫为诸天说法时的形象。这时的弥勒像是菩萨装束,两脚交叉而坐,或是以左脚下垂,右手扶脸颊的半迦思维形,表示弥勒在兜率天宫等待下生的情形,而如来形的弥勒像则是下生成佛后的形象,与释迦佛的造像没有多大区别。大致从北魏开始,中国逐渐流行对弥勒下生的信仰,同时也开始出现穿上佛装的弥勒佛像。

由于弥勒作为未来佛在信徒心目中地位非常崇高,因此还有一些弥勒的巨像产生。最大的弥勒木雕像在北京雍和宫万福阁(又称大佛楼)。佛像高十八米,埋入地下部分八米,总长二十六米,由一根完整的白檀香木雕成。最大的石雕弥勒佛像则为四川凌云大佛,此佛立于四川乐山市岷江东岸凌云山上,大佛依断崖造成,坐像世称“乐山大佛”。通高七十一米,肩宽二十八米,雕像相好庄严,比例匀称,气魄雄伟,临江端坐,也是世界第一石刻坐佛像。藏密也非常崇拜弥勒,最大的铜制弥勒佛就是西藏札什伦布寺中的强巴佛。

大约在五代以后,江浙一带的寺院中开始出现笑口弥勒佛的塑像。其实这是按照一个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的。据《宋高僧传》等记载,契此是五代时明州(今浙江宁波)人,又号长汀子。他经常手持锡杖,杖上挂一布袋,出入于市镇乡村,在江浙一带行乞游化。他身材矮胖,大腹便便,且言语无常,四处坐卧。能预知晴雨,“天将雨,即着湿布鞋;亢旱,即曳木屐。居民以此为验”。与人言吉凶颇为“应验”。因其总负一布袋,故被称为“布袋和尚”。他还常把布袋中化缘来的什物一古脑儿倾倒于地,对围观的人们叫道:“看!看!”曾作歌曰:“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万法何殊心何异,何劳更用寻经义。”(《宋高僧传》卷二十一)后梁贞明二年(916),契此坐化于明州岳林寺庑下的一块磐石上,示寂前曾留下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于是后人认为他是弥勒转世,为他建塔供养。宋崇宁三年(1104),岳林寺住持昙振为他建阁塑像。此后,江浙一带就逐步流行一种按“布袋和尚”形象塑成的袒腹大肚、喜笑颜开的笑口弥勒像,并将他安置在天王殿中,令人一进山门就有皆大欢喜的感觉,深受世人喜爱,以后“大肚弥勒”的这一布置就成了寺庙的定制。

杭州灵隐寺前飞来峰上五代、宋元时所刻的各种佛教造像中,就有这样一尊弥勒像,所雕的弥勒佛像倚坐于山崖上,光头现比丘相,双耳垂肩,脸上满面笑容,笑口大张。身穿袈裟,袒胸露腹,一个按着一个大口袋,一手持着一串佛珠,乐呵呵地看着前来游玩进香的人们,人们见此像,往往受他那坦荡的笑容感染而忘却自身的烦恼。很多寺院的弥勒殿还有这样一幅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弥勒佛的传说
 
弥勒佛的来历
    凡是佛教寺院,走进山门口的座台上,或天王殿内,总会看见一尊笑口常开、袒胸凸肚、盘膝而坐,手掐串珠,憨态可掬的胖大和尚,让人见之欢喜,倍觉亲切。此佛何名?曰弥勒佛也。 弥勒为梵文,读作阿逸多,意为"无能胜"。据《弥勒经》讲,公元前六世纪,勒出生在印度波罗国大婆罗门,与释迦牟尼是同时代人。相传,弥勒修行早于释迦牟尼,但他用功不到,求法不快。释迦牟尼得道后,他深受启悟,决心拜释迦牟尼为师,领略真谛。在释迦牟尼的影响下,他勤于修道,苦学佛经,甚受释迦牟尼的青睐。释迦牟尼在《弥勒菩萨所问经》中,介绍道:"弥勒菩萨于过去世修菩萨行,常乐摄取佛国,庄严佛国;吾于往昔修菩萨行,常乐取众生,庄严众生"。并予会,弥勒将成天上正觉,并决定他为替班人,指定为未来佛主。 弥勒修炼得道后,先于释迦牟尼入灭,上生至兜率天,离开了人间。经过多年将下生人间,在华林园龙华树下三会说法,化度芸芸众生。华林园,就是满园龙华树,此树枝如宝龙吐百宝华的树,曾种于龙宫,树高40里,直冲云霄。
    弥勒以修慈心观而闻名,大慈大悲,"驾大般若之慈航,越三有之苦津",救度众生离开生死之苦海。普渡众生为要旨。佛教认为,在同一世界,不能有二佛主。释迦牟尼让弥勒暂时上升到天宫,去作将来成佛的准备,所以弥勒佛随时做化身到人间的准备。
    兜率天是弥勒的乐园,这里天宫富丽堂皇,五谷丰登,香液满地,生活安宁,是一片净土极乐世界。《弥勒上生经》声称,如皈依弥勒并称念其名号者,死后就可以往生兜率天,因为弥勒是兜率天内院的主持者。故,期盼弥勒早日降临人间,弘扬佛法,将幸福与安宁带给众生,成为教徒的心愿。 随着佛教的发展,在众多的庙宇中,弥勒菩萨便以端坐宝座,双膝并屈,双足着地,双手作说法印,或双手抚膝等巨大塑像,供奉于佛堂,接受佛教教徒的顶礼膜拜。
转世化身
    据《佛祖历代通载》和《弥勒和如来》等书讲,在唐未五代,浙江奉化地面上有个弥勒转世的"布袋和尚",名叫契此,法号长汀子。他从小父母双亡,孤苦一身,后入寺为僧,在寺庙里烧水煮饭,打扫庙院,做些杂活。他勤劳节俭,乐于助人。平时,他珍惜每粒粮食,烧火做饭时见稻草、豆杆儿遗留一粒二粒稻谷、豆子,便拣起来。天长日久,便积攒了二三十箩筐谷豆杂粮。有一年,大旱欠收,他便用多年积攒的粮食,熬成粥,做成饭,施舍给饥民。以后,每年正月初一,他就背着粮袋,把布袋里的好东西,不断地施舍给穷苦百姓。 为了周济贫苦民众,他便手执锡杖,杖上挑着布袋,常常入市四处化缘,见物即讨,讨回再积攒到一起,所以百姓都叫他"布袋和尚"。布袋和尚身材矮胖,腹肚滚圆,喜眉善目,和蔼可亲,笑口常开,深受百姓喜爱。再加上他行为无常,随处坐卧,与人言祸福,多很灵验,引起人们的兴趣,名噪一时。比如,天要下雨时,他就穿双湿鞋;天旱时,穿着木拖鞋。他能预知阴晴,沾雪不湿,使人觉得他神秘莫测,具有呼风唤雨的本领。有时天旱地裂,赤地千里,百姓让他治旱,他便穿上草鞋在大地上奔跑,过不久烈日无光,乌云飞至,大雨倾盆。由于他举动神奇,颇受周围人们的敬重,把他视为不同凡响的和尚。
    有一次他到福建化缘,在陈居门前站下,在门板上写下一首诗:
    吾有一躯佛,世人谐不识。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无一块泥土,无一点彩色。
工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体相本自然,清清洁皎洁。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
    陈居士与邻人看了都不解其意。到了后梁贞明三后(917年)三月初三,布袋和尚在奉化岳林寺东廊,端坐在盘石上,在行将圆寂之际,又口念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念毕,他 安然入寂。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胖胖的、神兮兮的布袋和尚,竟是弥勒佛转世的化身。为了表达人们对布袋和尚的敬仰,当地百姓就把他的肉身葬于岳林寺西二里的山上,起为"弥勒庵"。以后,又在岳林寺建阁,塑布袋和尚像供奉,尊称笑佛弥勒。从此弥勒菩萨就以布袋和尚的尊容出现,安放在佛寺的天王,受人朝拜,香火不断。 布袋法宝的秘密在弥勒佛所有的塑像与画像中,大多数都再现他杖挑布袋,憨笑从容,可亲可爱。那布袋为何物?平时,他坐卧无常,出入闹市,将化缘之物藏于布袋,当百姓需要时,他倾袋而倒,周济贫病交困的平民。你缺衣,他给你衣衫;你少食,他给你粥饭;你有病,他给你妙药;你有苦难,他帮你摆脱困境。所以,人们把他视为普渡众生的活菩萨。甚至古典小说《西游记》,把会72变、法力无边的孙悟空偶遇大难,也经弥勒佛指点迷津,巧渡难关。
    那故事讲,孙悟空陪唐僧西天取经,路遇小雷音,唐僧师徒4人被他的至胜法宝"布搭包"统统包住降下。后来孙悟空施计脱险,巧遇佛祖弥勒,向弥勒佛求救。弥勒佛听了孙悟空的报告,了解了真情:原来那小雷音是弥勒面前司磬的黄眉童儿。黄眉童儿趁弥勒佛赴元始会,离开佛宫,拿着弥勒的布袋宝物,你佛成精,乘机作怪,才把孙悟空、唐僧师徒四人搜进"布褡包"。后来,弥勒佛主施计救下唐僧师徒,又送他们去西天取经。那"布褡包",就是弥勒的布袋子,俗称"人种袋",是专管"装人"的袋子。后来又出现"五子戏弥勒"的塑像,几个大胖小子,在弥勒身上爬上滚下,与笑佛戏耍,也称"送子弥勒"。
    还有一本杂剧名叫《痴和尚街头笑布袋》,写,弥勒从兜率天内院降到俗世,化为布袋和尚,为劝化世人,走街串乡,发笑装痴,出语异常,常在闹市笑伏羲画卦、神农尝百草。众人问他笑什么,他言笑的是伏羲、神农作了那么大的奉献,而不为世人所理解。他越笑,围观者越多,他笑的更欢,更狂,更痴。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在镇江的江天寺礼佛,步入山门,就遇到弥勒佛笑脸相迎。乾隆帝见之忙回头问随伺的纪晓岚:"爱卿,你看这位佛之何以对着朕笑呀?"
    "佛见佛笑!"纪晓岚机警地回禀道。
     乾隆又问:"佛主何以对卿笑也?"
    "佛主笑小臣生生世世缘浅福薄!"纪晓岚又机警地应对道。
    弥勒佛身背布袋,为何而笑?很难揣度。也许他已大彻大悟,达到妙觉圆通境界,为此而自豪地欢笑?也许他对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的愚顽迷惘,会心地戏谑?也许他端坐佛堂,对前来膜拜的善男信女,表现的赤诚、布施而感动?
    不管怎么说,人们总是喜欢弥勒佛的笑容可掬之态,希望从他布袋里得到些财气和祥和。即使轻轻地摸抚一下他的滚圆肚皮,也能消灾去病,获取些吉祥平安。难怪人们尊他为福星矣!
劝诫修炼
    弥勒佛来到尘世,有一天他背着布袋到一个乡镇化缘,在街头大树下看见一个老人跟个盲人吵架。 
    "你胡说八道!天是黑的,那有什么星星、月亮和太阳?"盲人青年理直气壮地喊叫着。
    "不对!天白天是亮的,太阳挂在天上!晚上,还有星星和月亮。"老人上前耐心地拍着盲人的肩膀说,"你不能执迷不悟,看不见它们,就说他们不存在。"
    "老头!你不用骗我!我根本不信你的话!"盲人依然固执地理论着。
    "有一天如果你能睁开眼看到天下这个大好世界,你就信以为真喽!可惜你是个瞎子呀!"老人耐心地惋惜地劝说着。
    "瞎子怎么看?瞎子有瞎子的世界!"
    两人越吵越凶。
    布袋和尚听了双方的争辩,大致了解了争执的缘由。然后又把老人拉到一边,问明盲人的身世、病因。原来,这盲青年,生下来就是睁眼瞎,从来没见过星星、月亮和太阳。他印象中的一切都是黑色的。 
    布袋和尚把盲人劝开,又告诉他,过些天给他送药治病,保证药到病除。盲人听了很感激。
    布袋和尚离开了镇子,就踏上采药的路程。给盲人治病需要的四种神药:消除诸病的解药,破灭诸毒的攻药,辨别颜色的知味药,平心静气的安乐药。这些药只有千里之外的一个雪山上有。布袋和尚背着干粮,晓行夜宿,步行千里,终于到了产药的雪山。他放下包裹,爬上雪山,从山脚爬到山顶,又从山前转到山后,终于采齐了四种药。然后,马不停蹄,返回乡镇,找到那盲人,亲自为他煎药,侍候着盲人分时辰喝下。 
    有一天,突然奇迹发生。盲人从床上爬起来,看到窗外射进来红红的阳光,看见发黄的窗子和板门,他喊叫着冲出房门,到院子又看见绿的树,红的花,蓝的天。他暗想:这回谁也骗不了我了。我能亲自分辨出万事万物,成为世人绝顶聪明的人。于是,他变得得意起来,轻狂起来,逢人便自夸其聪明,目空一切。
    布袋和尚听说后,又诱导他说:"青年人,你现在看到的只是家里的一切,乡镇的一切。镇外的万事万物,你并不知晓。世上的人,都想些什么?做些什么,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你并不知道呀!"
    青年人听了羞愧地低下了头。
    "再说,过去你是瞎子,生活不能自理,全靠父母照料。眼下,你双目复明,父母又年事已高,你应孝道,报父母养育之恩。可是你非但不尽孝,反而看不起乡邻,看不起父母,你德何在?"布袋和尚苦口婆心地劝说着。
    青年男子经过教化,幡然悔悟,跪在布袋和尚面前求教。布袋和尚马上给他指点修身养性之道。次日,他告别了双亲,找到修炼的佳境。经过多年的苦心修炼,终于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佛家弟子,为百姓排忧解难,深受当地人尊敬。
何惧县官
    在封建等级社会,百姓常有惧官不敢见官的心理。有一天,布袋和尚正在一座山林寺院说法,突然寺外传来马喧车响声,不一会儿寺外的小僧跑进寺里禀报:"山路上来了一队官兵,新上任的县太爷在山林打猎,准备到寺里切磋佛道。"众僧听了一怔。因为寺内早就听说这位县太爷昏庸无能,好欺压百姓。当地百姓多惧怕他,敢怒不敢言。而,此刻,县老爷一定是来者不善,难以对付。
    寺院老住持听到信息,思忖片刻,决定请正在此说法的布袋和尚出寺迎候。
眨眼间,一队官兵骑着高头大马,挥鞭而至。县太爷翻身下马,来到山门,是一个身披千补百纳袈裟的胖和尚,站在庙门口,于是他冷傲地瞥了一眼,居高临下地问道:"请问这位法师,是从小出家,还是半路出家?"布袋和尚见县太爷冷傲的样子,令人厌恶的问话,便感到来者非善,就平静地答道:"贫僧是半路出家!"县太爷听了阴冷地一笑,便戏谑道:"看你象个文僧,却穿着破旧的袈裟,你就不怕冒犯佛门净土吗?"接着鼻子一哼,又道:"哎呀!半路出家之人,难为你了!" 布袋和尚淡然一笑,说:"施主,不瞒你说,贫僧出家前也是锦衣秀衫,可是出外化缘遇到野狗,就被撕成这般模样。
    "你就不怕恶狗吗?"县太爷取笑地问道。
    "怕狗就不会衣破至此!"布衣和尚神情自若地说,"今日我虽袈裟破旧,可一意向佛,会根清净,心地坦然。而尘世间那些得势一时之徒,即使穿着绫罗绵绣,吃着山珍海味,因不行善积德,又爱欺压百姓,心里也未必平静如水呀?"
    县太爷听了这指鸡骂狗的话,气得浑身多索,他刚想发作,忽听近处有卖茶蛋的叫卖志,他鼠眼一转生了个鬼点子,想羞辱布袋和尚。他暗想:庙里和尚要五戒吃素,眼下我给他个鸡蛋,看他吃不吃?鸡蛋生鸡,当算荤。如果和尚吞下鸡蛋,那就证明他不守佛规戒律,我定当场羞辱,四处传扬。想到此,便狡黠地问道:"法师,你们出家人肯定是吃素吧?""那当然!"布袋和尚从容答道,"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不杀生,吃素而不吃荤腥!"
    "好好!"县太爷听了连连称是是叫好。他转着眼珠子,叫随从买了几个茶蛋,他接过来先扒皮吃了几个,顺手又递给布袋和尚二个,笑嘻嘻地说:"法师请尝尝。"
    布袋和尚眼也没眨,就接过茶蛋,一口一个,接连吞下。
县太爷愕然,随之又嘻嘻一笑,他刚想揶揄几句,布袋和尚先发制人,抢先口念一首偈语:混沌乾坤一壳包,

    内无骨血外无毛,
    贫僧度尔西天去,
    免在人间挨一刀。
    念毕,刹那间一对小鸡从布袋和尚嘴里骤然飞出,自由得象一双蝴蝶朝西飞去。
    县太爷惊得目瞪口呆,原想羞辱和尚的念头打消了,明白眼前的贫僧非同寻常,不是他的对手,便转身溜之乎也。
    原先,庙里的师徒们替他捏把汗,他回到庙里说:"县官有何惧?有理走遍天下。"师徒们,都为他巧斗县太爷,不惧邪恶,捍卫教义教规而叫好。
劝刁女弃恶从善
    有一年,布袋和尚到杭州一带化缘。他白天走街串巷,穿村越镇,晚上就在钱塘江边临时搭的茅棚里过夜,坐禅咏经。
    有一天晚上,布袋和尚正坐在茅棚,盘腿打坐唱经。突然江边传来呼救声,那声音嘁嘁惨惨,绝望至极。他听了一惊,赶忙放下经书,走出茅棚,直奔江边。
    时值初春三月,江边又冷风又急。布袋和尚来到江边,是一个妙龄少女浑身湿漉漉的,趴在江滩,冻得浑身发抖,象只从冰洞里爬出来的鸡。
    布袋和尚见此,口念佛语,连忙把少女救到茅棚,给他拢火暖身,煮粥做饭。不一会儿,粥好了。又渴又饿的少女,接过和尚盛得满满的米粥,连喝了两大碗。热粥下肚,她身上暖了,肚子也不叫唤了。
    布袋和尚见她吃饱喝足了,就想打听打听她的来由。但,那少女听了问话,只是低着头,沉默不语。
    布袋和尚见她衣着华丽,穿戴讲究,猜想她一定是个有钱人家的小姐。如果她被人抢掠或污辱,定会求助报仇;如果她玩耍失足落水,肯定会有陪伴她的人,寻路找她,求人送她回家。可是,眼前她即不求救求援,也不寻人把她送回府,肯定另有原因。想到此,布袋和尚就自言自语地念叨道:"世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与人为善者,人皆敬之爱之;与人为恶者,人皆恨之除之。"少女听了眼睛一亮,面有愧色。布袋和尚察觉到她的面部变化,又开导道:"姑娘,看你的穿戴,便知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家有万贯,也是好事。如果有钱人常常扶危济贫,施之于民,定会受人拥戴,家财兴旺。如果仗财欺人,刁蛮霸道,那样将家败财空,性命难测呀!"少女听了布衣和尚的善劝,心怦然被打动,便讲了落水的缘由。原来,这女孩姓索,是杭州城首屈一指的丝绸店铺大户家的小女。她从小娇生惯养,仗着家里有钱有势,时常对家里的佣人发脾气,放刁打人。她身边的丫头时常被她打得鼻青脸肿,丫头们对她又怕又恨,背后起个外号叫"刁女!"今日一大早,这刁女为寻乐,就把几个身边的丫头赶到江边,让她们一个个跳进江水,叫她们互相往身上泼水取乐。她们从清早泼到中午,又从中午泼到黄昏,丫头们一个个冻得哆哆嗦嗦,嘴唇儿发紫;她却笑得前仰后合。丫头们气得牙根儿直痒,她们恶无可恶,就把她拉到江里让她尝尝挨冻的滋味。刁女连滚带爬地滚进江水,恰好江水涨潮,把她裹进江里,被江水吞没,进水无影。以后她被江水卷走,午夜时被甩到江岸浅滩,直至醒来呼救。
    布衣和尚听了刁女的讲述,就开导她做人行事的道理,教诲她多行善事,礼贤下人,敬重父母。次日,李姑娘羞愧地离开了茅棚,回到家里再也不撒泼放刁,仗势欺人,对人和和气气,象换了个人似的。从此,丫头们再也不叫她"刁女"。
教诲小公主
    布袋和尚遵循佛家普渡众生,惩恶扬善的教理,在爬山涉水的化缘中,遇到不善之事,碰见不善之人,便随机教化。
    传说江南五代十国时有个小国,国王对小女十分宠爱。小公主在父皇的妖纵下,任性异常,耍起性子,谁也管不了,劝不住。
    有一年夏天,皇宫内外下起倾盆大雨。小公主坐在闺房,望着门外地上雨水中冒出一个个晶莹剔透的小水泡,就直叫好。恰好父皇就在隔壁,父皇听到她开心的喊叫声,就跑过来看个究竟。小公主见父皇进来,马上跑上前,搂住父皇的脖子,耍娇地叫道:"父皇,我喜欢地上的小水泡儿,您想法用它给我编个水泡花球,戴在头上,多漂亮呀,多开心呀!"
国王听了觉得好笑,就劝道:"那水泡儿,落地就破,瞬间就灭,怎能做花球呢?"
    小公主不高兴地又哭又闹,边哭边念叼:"父皇是天子,没有办不成的事儿,我就要那水泡儿花球!"
    国王用什么办法劝也不行,小公主竟逼着国王,道:" 父皇要是不给我做出水泡花球,我马上跳河,让您清静!"
    国王这下慌了神儿,他赶忙召来能工巧匠,下令他们三天做出水泡儿花球,如有延误,全部杀头。 
    皇上一声令下,工匠们难为的直打转儿,骂皇上昏庸。
    两天过去了,工匠们无计可施。到了第三天,工匠们眼看死到临头,一个个慌慌张张,哀声叹气。恰好,布袋和尚化缘来到这座都城,当他听说工匠们因做不出水泡儿花球,就要被皇上问斩时,便心生一计,巧装打扮成一个工匠,直奔皇宫大门。
    皇上听说有人能做水泡儿花球,一时喜出望外,立即召见。
    "胖工匠!朕听说你会用水泡做花球,此言可真?"皇上见装扮成工匠的布袋和尚,胖胖的,就径直问道。
    "启禀皇上,君王面前无戏言!小的没有犯欺君的胆量!"胖工匠有板有眼,不慌不忙地说:"不过,做水泡花球之前,请皇上答应我两个条件。"
    "我是一国之君,说一不二。"皇上点头道,"只要你能为朕的心肝儿做出水泡花球,就是十个、二十个条件,朕也答应!"
    "第一,请皇上放走被抓的所有工匠!"
    "好!朕答应你!"皇上不以为然地说,"第二呢?"
    胖工匠故做恭顺的样子,微哭着说:"小公主是皇上的心肝儿宝贝,掌上明珠,小的一定尽心尽力去做,选最好的水泡儿。故,请小公主帮我选出她最喜欢的小泡儿来。" 皇上高兴地裂着大嘴,叫人把小公主请来,然后叫她跟胖工匠一起去做花球。这天正好外边又下起瓢泼大雨,公主院子里积满了雨水,水泡儿一个挨一个的漂在水面上。胖工匠先让小公主在院子里挑最美最满意的水泡儿。可是,小公主弯下腰,张开双手在水面捧了多次水泡儿,都没有捧起来,她懊丧地站起来,无可奈何地看胖工匠。化装成工匠的布袋和尚见此趁机开导着,说:'小公主!水泡儿就象水中之月,只能看,不能摸。它的美,是瞬间即逝的。公主啊,可不能被它的美丽外表所诱惑。世间万物皆如此,切莫贪恋虚幻之物。
小公主似乎听出几分道理,慢慢地点着头。
    "再说,这世上难为的水泡儿花球,让那么多工匠去做,谁能做到呀?这事儿,若任着性子,硬要人家去做,岂不是赶人家去送死?人,行善积德为先。小公主,我看这水泡水花球,你就禀报皇上,不要了吧?"
    小公主连忙点头。 
弥勒出世的历代传闻
    自弥勒佛成为中国人依赖的菩萨,成了救苦救难的福音,就有"弥勒出世"、"弥勒下世"的种种轶事与传闻。
    按照佛门的说法,一尊佛主宰一个世界,此佛与此世界共始终,自始至终是为一劫,一劫期满,则由另一佛与另一世界取而代之,就象人间的帝王与一个王朝必将由另一帝王与另一王朝取而代之一样。所以,弥勒下世就成了人间改朝换代的象征。
    隋朝,河北有个叫宋子贤的,自称是弥勒出世,打出替天行道的牌子,每日集众上千人,揭发官府黑暗,聚众而反;唐代,开元年间,民间有此流言:"释迦牟尼末,更有新佛出。李家欲灭,刘家将兴。",唐玄宗见此,慌了神,马上下旨《禁断妖讹等赦》,追究其带头之人,群龙之首。元朝末年,天灾加人祸,百姓贫苦之极,当政者不顾民苦,下令黄河改旧道,工程浩大,劳役繁重,使百姓不堪其苦。韩山童便以白莲教的名义,大力宣传弥勒佛下世,弥勒一下世天地就大变,给世人带来光明,出现太平盛世,人民就能过上好日子。一句"明王出世",河南、江淮一带的下层民众便一传十,十传百,形成巨大的造反潜流,与黑暗势力斗争不息。在民不聊生、社会动荡的年代,生活在底层的民众,由于无法根本改变贫穷与困苦的处境,便促使他们与民间秘密宗教的教义一拍即合,向往弥勒出世而永生、安乐的信仰,弥勒常常被宣传为某个具体人托生或转世,进而揭竿而起,用新的世道代替黑暗的世道,因而成为鼓舞民众投身反抗斗争的发酵剂,成为威胁封建政权的力量。
    明朝,洪武初陕西田九成起义;永乐中期山东盖都唐茜儿起义;宣德末年河南张普祥起义;嘉靖初山西李福达起义;万历四十二年冀东高应臣起义;天启初年山东郓城徐鸣仁起义。清朝,雍正五年,陕西翟斌起义;乾隆十三年,福建瓯宁普少起义;嘉庆十八年河南、山东林青、李文成起义;道光二十六年湖南桂阳青莲教起义;咸丰七年,四川涪州刘仪顺起义;光绪二十四年山东冠县赵三多起义……。这些众多的民众造反,无不打着当世的弥勒旗号,用普渡众生,改天换地,寻求极乐世界等等意愿掀起一浪又一浪反抗的怒潮。
有趣的是,公元689年7月,唐代和尚将义等10人造《大云经疏》,内称武则天是弥勒下生,是阎浮提国主,御史郭弘霸也乘机邀宠,上表称则天为弥勒佛。武则天听之大喜,同年便称帝,改国号为周,取而代之李唐,演了一出篡权换朝的历史剧。
    尽管人们没谁见到弥勒转世,但它总寄托着民众的理想。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页所展示的有关【厂家直销弥勒佛,貔貅,观音花瓶,风水球,佛教工艺品】的信息/图片/参数等由的会员【镇平县乾坤石材销售部 】提供,由佛佩网会员【镇平县乾坤石材销售部 】自行对信息/图片/参数等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负责,本平台(本网站)仅提供展示服务,请谨慎交易,因交易而产生的法律关系及法律纠纷由您自行协商解决,本平台(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您在本网页可以浏览【厂家直销弥勒佛,貔貅,观音花瓶,风水球,佛教工艺品】有关的信息/图片/价格等及提供 【厂家直销弥勒佛,貔貅,观音花瓶,风水球,佛教工艺品】的商家公司简介、联系方式等信息。

在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请您致电400-6148-006,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感谢您对佛佩网的关注与支持!

佛佩网